2024年本科招生專業介紹——數字媒體藝術
專業:數字媒體藝術
學制:4年
專業代碼:350103
學位:藝術學學士學位
招生人數:300人
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适應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和行業企業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職業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定的國際視野,面向剪輯師、動畫設計人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員、商業攝影師、動畫制作員等職業,數字影視特效制作、數字藝術創作、動畫制作、數字影像處理、融媒體内容制作、虛拟現實技術應用、交互設計、網絡多媒體制作等崗位 (群),能夠從事影視後期制作、三維動畫設計、虛拟現實藝術應用等工作。掌握較為系統的數字媒體藝術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方法,具備較強的數字媒體内容創意、設計、制作等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面向面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員、工藝美術和創意設計員等職業,影視後期制作、三維動畫設計、虛拟現實技術應用、交互設計、網絡多媒體制作等崗位 (群),能夠從事動畫制作、數字影像處理、 虛拟現實技術應用、網絡多媒體制作等工作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專業課程
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
(1)專業基礎課程
數字媒體概論、造型與色彩基礎、設計基礎、視聽語言、攝影攝像、圖形圖像設計、三維軟件應用基礎、創新設計、數字媒體營銷與策劃等。
(2)專業核心課程
軟件應用開發基礎、交互設計原理、視頻編輯與特效制作、音樂音效制作、UI 界面設計、三維動畫設計與制作、虛拟現實應用設計、人機交互設計、網頁設計與制作、新媒體應用與推廣等。
(3)專業拓展課程
數字遊戲設計基礎、遊戲策劃、導演基礎、影視基本創作原理、3D遊戲美術、遊戲創作、影視廣告與策劃、微電影創作短視頻創意與實踐等。
專業拓展課程結合教學改革實際,探索重構課程體系,使用項目式、模塊化教學需要,将專業基礎課程内容、專業核心課程内容、專業拓展課程内容和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機重組為相應課程。
(4)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要包括專業課程專項實踐、專業綜合能力實訓、崗位實習、畢業創作、畢業創作報告等。
圖1.人才培養原則
師資情況
數字媒體藝術師資結構合理,專任教師 100%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或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其中博士學位的比例為18%,具有碩士學位比例為64.7%。
圖2.師資結構
優先安排高職稱教師授課,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高度重視學生的課程與實踐教學工作,教師在教學内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各方面積極開展探索,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顯著。
教師認真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實訓計劃、作品創作、專業實踐、專業競賽等綜合性、創新性活動,學生專業基礎紮實,動手實踐能力強,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在各類專業競賽中展現出較強的實踐技能,最近三年學生在各類專業競賽中,共獲得省級及其他全國性專業行業競賽獎、市級賽累計46項獲獎。
圖3 部分學生獲獎證書
圖4 部分學生作品
本專業科研學術氛圍濃厚,科研保障與發展機制健全,具有較高科學研究水平。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科研學術氛圍濃厚,科研保障與發展機制健全,具有較高科學研究水平。教師參加科研(教研)比例為70.5%,科研經費總經費約62.8萬元。近3年共完成了縱向科研課題研究國家級2項、省級2項,市廳級項目26項,并且在國内外期刊公開發表論文62篇,還獲得專利 4項。教師能将科研成果應用于實際教學當中,并先後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3部。
圖5 部分科研教研成果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師在社會教育活動中也做出很多貢獻。通過社會服務,為經濟的發展貢獻出作為地方院校的一份力量,數字媒體藝術教師深入行企業,了解各行企業的需求和新工藝、新技術,再将信息反哺到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課程建設中,拓展了師生的專業知識,提升了師生社會責任感。
圖6 數字媒體藝術教師社會服務
數字媒體藝術在教學中探索“雙融雙赢,雙元育人”模式,突出産教融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融合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着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主動與政府企業合作, 引入項目制,開展社會服務。執行學校“一院一司”方案。
以就業為導向,融合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